位置导航: 网站首页  >>  学术交流  >>  正文
炎黄学公开课座谈总结暨“炎黄学概论”项目推进研讨会召开
时间:2019-01-16 18:19:42  来源:   作者:   点击:

1月15日下午,我校在逸夫楼321会议室召开了炎黄学公开课座谈总结暨“炎黄学概论”项目推进研讨会。河南省委原书记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、我校炎黄学研究院院长徐光春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炎黄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震中,《光明日报》国学版主编、炎黄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梁枢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,我校校长李俊,副校长余本海,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斌,河南大学教授李玉洁、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,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长高强及我校社会科学处、学报编辑部、文学院、历史文化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,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。会议由余本海主持。

44.jpg

李俊代表学校致欢迎辞,对各位专家学者对我校炎黄学研究院的关怀与支持表示感谢,高度评价了炎黄学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在课程开设、学术研究、社会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,指出炎黄学研究真正迈开了将传统文化由“学问”之学向“学科”之学转化的坚定步伐,受到中宣部领导的高度重视,突出业绩都是全院上下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的结果。目前,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“炎黄学概论”项目进展顺利,已步入关键期,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,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把脉问诊,出谋划策,为我校炎黄学研究院的发展提供良方。

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全海和文学院江中云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。尹全海指出,炎黄学公开课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性质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,树立学科本位意识,重视客观史学和解释学的基本观点,要用“学”来梳理出学界关于炎黄文化的基本脉络,用“学”来打造炎黄核心学术生产力,依托“学”来推动炎黄文化研究于当代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江中云认为,炎黄学公开课具有高规格、高站位、高起点的价值引领作用,目前正在朝着学科化、集成化、常态化的基本方向发展,要充分利用好炎黄学研究院的高端研究平台,争取多出高质量、高层次的研究成果。

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4班学生余双月、曹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,表示非常感谢炎黄学公开课所有授课专家的辛勤付出,认为各位主讲教师备课认真,讲课内容丰富,具有问题意识,条理清晰,课堂气氛活跃,能够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与会专家经过热烈讨论,最后达成共识,一是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,以课程建设推动炎黄学稳步发展,近期争取把“炎黄学”学科群增设为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,树立品牌意识,力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。二是炎黄学公开课要紧紧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研究,在重大问题节点上务必形成共识,有效厘清炎黄学研究的核心线索和基本概念,牢固夯实“炎黄学”的学科基础。三是要进一步增强跨学科研究意识,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,尽量使炎黄学公开课既具有理论深度,又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,争取把炎黄学公开课打造成深受广大学生青睐的精品课程。

徐光春作了总结,从炎黄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四点要求: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开设炎黄学公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信阳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炎黄学公开课,是有效落实党中央“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”和“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”的重要实践,一定要牢牢把握良好发展机遇,努力吹响国学学科化的“集结号”。二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“四个讲清楚”为基本原则,以开设炎黄学公开课和炎黄学研究为契机,全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脉络和实质内涵,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构建炎黄学学科体系,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,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的创造性举措,又是立足新时代、坚定文化自信、推动文化自觉的务实性担当。三是要认真思考如何把炎黄学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形式,正确处理教材编写过程中权威性、统一性、创造性之间的内在关系,特别要注意规范教材的语言表述问题,努力做到通俗易懂,力争受到学术界高度认同。四是要尽快制定炎黄学研究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,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,全面提升炎黄学公开课的社会影响力,尽快把其打造成为面向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,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学术品牌,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。